生化亦不能脱离虚寂,因为生化乃以主宰为前提,此为即体显用。
源于墨家思想的崇智求真,墨家对于人欲一之于情性的理性主张很好的继承了华夏这种先进的人性观,从而为华夏塑造了无数的智民强民,相反儒家错误和虚伪的人性观直接造就了腐朽麻痹的民族性格,以及其主张人欲按等级加以节制等错误的观念更是为汉族贡献了无数的愚民和阉民。人性本私,非善非恶,这才是对于人性最精准的阐述。
天志兼爱的大道虽然始终如一,但名器物和制度却与时俱进,所以尚书又说:有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被阳虎刺伤的守门人这才恍然大悟, 知道了阳虎的巧妙用心。也正是在此传统下,刺客锄麑为了既不违背使命也不违背良心才选择触槐自杀。由于儒家文化对于公私二字本质意义的败坏,以下我决定在称呼上以个义来代替私义,以共义来代替公义。将武士的仁爱精神与他人的仁爱的进行比较从某种意义上就如同将雄鹰的爱与虫豸的爱进行比较一样具有这么直观效果的差别。
在儒家教化下,我们是否还将匍匐一生。如果想了解华夏尚武为何物,建议您耐心阅读,将会从中找到答案。(Fiske, et al., pp.922-924) 在美国学校里,好学生的衡量标准是能干(good performance)、发挥自己独特的潜力。
人们可能会说,东亚思维恐怕是《周易》宇宙观的一个产物。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智与义都体现了人在具体的处境中行为的能力。
结果再次发现日本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多地受到背景的影响,当背景发生变化时,他们犯了比美国学生多得多的错误。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而在日本学校里,好学生的标准则对每个人而言完全一样:心地善良、有恒心(persistence)、热情、帮助别人、非常克苦、勇于自我批评等。因为它可能让人们误以为要从一种与西方mataphysics或神学不同的途径,即内在的方式,来超越这个世界,超越此岸。我认为其间有一项差别值得关注:《周易·系辞》中所谓形而上者,其实并不是真的要超出此有形世界之外,只不过是指出如何把握此有形世界,以便更好地回到此岸世界。但是,我们何尝不可以追问:是什么思维方式导致了《周易》宇宙观?《周易》是如何写出来的?由于《周易》是历经数千年(从伏羲画卦算起)才缓慢形成的,一定有比较确定的思维方式在背后支撑,才导致它的形成。
当然,在佛教中,中国人后来也发展出了一套彼岸世界的神话,但是其影响仍然主要停留于民间。人们被教育要学会适应社会、理解别人,以他人为导向。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如果来世的世界仍然是这个世界,我们的灵魂永远超不出这个世界,那么此生此世就不得不被当作人生最重要的工作对象,因为人的生命只有这一次。
由阴阳之间的互动,演绎出了整个世界,人间事物的全部道理,无不包含在其中。换言之,如果彼岸是真实可靠的,此岸世界就变得虚幻,于是超越或寻找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才是正道。
这一点首先体现为八卦不仅代表了八种不同的自然事物,而且进一步上升到各种人事。但是它与形式逻辑中的推理方式迥然不同,从过河拆桥不能合乎逻辑地推出恩将仇报来,从白黑好猫也推不出实用政策路线来,其他同理。
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这与基督教不同,后者直接把此岸世界视为虚幻,把彼岸世界当作惟一真实,并以追求彼岸(天国)的生活为人生最高理想。下面是他提出的两个试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东亚与西方思维方式的若干区别。我在有关地方已经论证过,将metaphycis翻译成形而上学所包含的误导性,此处不赘(方朝晖,2002)。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于春海,2000)。离代表明,坤为地,所以明夷的特点是明入于地中。
固然,希腊哲学家也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它的旨归或导向却是不断超越感性世界,而不是为了回过头来处理与感性事物的关系,这一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作了最经典的阐述。在希腊哲学中,我们看到另一种类型的推理方式,即从大前提可以直接推出结论来,要求推理过程严密有效。
他之所以认为哲学高于诗歌、绘画、戏剧乃至几何,正因后者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感性经验。而在许多东亚社会,人们要学会倾听别人,解释别人的意思,而不是表达自己。
甚至儿童的课程设置也是为了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潜力,强化他们每个人的独特感,所以已经个人主义化。(《周易·系辞》)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时常习惯于用《周易》某卦来比喻自身目前的处境,或所发生的事件。
你是现在就睡呢,还是先洗个澡再睡?一个独立而自主的自我就是这样形成的。正因如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一再强调先验逻辑之所以普遍有效,正在于它完全、绝对、没有一毫杂质地超出感性经验的范围,唯此才能形成绝对可靠的知识。因此中国人的形上学或形而上学(两种译法共存,含义无别),本意并不是教人如何脱离此世界、超越此世界,而是教人更好地适应此世界,回到此世界。乾、兑、离、震、巽、坎、坤、艮分别代表天、泽、火、雷、风、水、地、山,进一步又分别代表健、悦、丽、动、入、陷、顺、止等八种行为,再进一步还可分别代表男、少女、中女、长男、长女、中男、女、少男等。
三、《周易》形上学与东亚思维 《周易》宇宙观所体现的东亚思维或中国思维的最典型的地方或许在于它高度此岸化的倾向,在英文中可称为this-worldly orientation。这就是今日所谓认知主义(intellectualism)。
分别让一批日本京都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学生被试验者来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结果发现:对于体积最大、运作最快的焦点鱼,美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提到的次数一样多,但是日本学生提到背景物如水、石头、泡沫、水下植物及其他动物的次数,比美国学生多60%。所以这八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周易》各卦的条件之一。
换言之,中国人的彼岸世界神话,是为了让人们在此岸活得更成功服务的。表现为被鼓励或要求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获得自我的认同感,包括对自己的食物、衣服、冰淇淋、洗澡时间、发型……等等生活中所有方面的事情上自己进行选择和决定。
具体来说,《周易》宇宙观的基本逻辑是以天地为范围,一切人类活动不出此范围。例如,他们认为,一个人换了一种场合就隐瞒自己原来的观点,是自我没有稳定性(consistency)的表现,说明一个人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下面我们从另一角度涉及《周易》中的处境思维(即Nisbett所谓的contextual thinking)。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这个物象,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人事。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首先,《周易》的基本原理,严格说来是从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的。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此岸性也自然导致关系取向的思维方式,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是此岸世界个人处境最重要的成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